青春榜样-覃智昭

发文时间:2017-10-30

   

 

    个人简介:

覃智昭,侗族,中共党员,经济与管理工程学院管131班学生,现任团贵州省委驻京团工委委员。在校期间曾获“学习优秀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六个奖学金;于解放军服役期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被授予营嘉奖;2016年12月,由其带队的党支部共建活动代表他校在2016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第一名。

 

 

 

事迹正文:

作为一名预科生,2010年高中毕业的他在预科学习中以全校理科第二名的成绩入学了北京建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12年,大二时,改变他人生轨迹的事情悄然发生——他决定参军入伍。2012年12月,抱着圆军旅梦,报效党和国家的想法,他独自从学校出发,和战友们踏上了前往军旅的列车,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

    新兵三个月,他始终坚持永争第一的劲头,在各项军事技能考核与理论学习中名列前茅。最终当上了副班长。下连后,他在旅里组织的条令考核中夺得了全旅第一的好成绩,受到了旅政委表彰。作为一名建大学子,他深知,自己代表着北京建筑大学,代表着大学生士兵。他更加努力地学习每一种对不对建设有用的技能。他的努力让他成为了多面手,通信员,文书,导弹瞄准操作号手,作战参谋······数个岗位的磨练让他最终走上了作战车辆指挥员的岗位。2013年6月,他成为了全营唯一的列兵入党积极分子。2013年年终评审中,他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被授予营嘉奖。2014年,他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在旅里面的各种理论比武中均有好成绩。在最终,离开部队前,2014年终评审中,他再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被授予营嘉奖,他成了全营唯一一个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的义务兵。在部队的历练中,他飞速地成长,这样飞速成长带来的“本领恐慌”也让他对返回学校继续上学的渴望日益迫切。就这样,带着太多的不舍以及对党的绝对忠诚,他离开部队于2014年12月返回学校。

2015年夏天,自火箭军退役后的第一个暑假,从小生活在贵州山区的他带着老师的嘱托参加了第五期“走进贵州?放飞希望”公益活动。这里的环境却是他也未曾预见到的困苦。活动所在的贵州省化董村海拔两千米左右,高寒阴冷,交通不便。青壮年常年在外打工,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化董小学教室千疮百孔,课桌椅也破烂不堪,老师更是不够。高差两百多米的山脚下是孩子们的家,上学路在夏天成了一条雨水冲刷出来的小水沟,艰险逼窘,坡陡曲折。而这样的环境,却从没有人迟到,孩子们对外界知识的渴望深深的触动了他。

经过反复讨论协商,在老师的指导下,他结合自己所在党支部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等专业优势,相继在腾讯公益发起“盖间房子找爸妈”、“给孩子们修一条天路”两个慈善众筹项目,通过互联网将“关爱留守儿童”的种子撒向全社会,两个项目迅速成为网络搜索热议话题,共筹款十五万余元。

扶贫必先扶智,扶智重在教育。两年间,他先后带领两个支教团队六十多名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志愿者们,一共三次深入化董村。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组织了“润苗”扶贫实践团,与当地化董村党支部共建。2016八月,在当地政府和村民们的支持下,他们再次回到化董时,孩子们已经走在了宽敞的上学路上,而留守儿童小发权也有了家!功不唐捐,去年12月,共建活动代表我校在2016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第一名。